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多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常见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的约有10多种,常见的有眼镜王蛇、金环蛇、眼镜蛇、银环蛇、蝰蛇、蝮蛇与竹叶青等。这些毒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喜在树林、草地、田地、溪湖边活动,当人在进入树林草丛、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伤。
我校三水校区周边树林草丛茂密,是蛇虫潜伏与活动适宜之地,每年夏秋炎热季节师生员工容易受蛇虫伤害。平时多了解一点蛇虫知识,对于我们在校区内预防蛇虫伤害很有必要。
【常见毒蛇分类】
一、眼镜蛇科 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1.金环蛇:头呈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
2.银环蛇:头呈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
3.眼镜蛇: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
4.眼镜王蛇: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
二、蝰科 属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
1.蝰蛇 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
2.蝮蛇: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3.尖吻蝮:俗称五步蛇、百步蛇,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4.烙铁头: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
5.竹叶青: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判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为蛇咬伤:首先必须明确除了蛇咬伤,其它昆虫或动物也可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或黄蜂螯伤,这些昆虫致伤的伤口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一般不出现全身症状,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的针痕。
2.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 4个毒牙痕迹。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后,局部一般只留两排锯齿形牙痕,伤口局部症状也不明显,更无全身症状。
3.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如眼镜蛇咬伤病人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等。
【蛇毒的毒理】
一、毒蛇的分类: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
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眼镜王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
二、蛇毒的有效成份:
1.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2.心脏毒:主要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衰。
3.溶细胞毒:可使血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
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
5.各种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
【临床表现】
被毒蛇咬伤后,病人出现症状的快慢及轻重跟毒蛇种类、蛇毒的剂量与性质、咬伤的部位、伤口的深浅及病人的体质都有关系。如果毒蛇在饥饿状态下主动伤人时,排毒量大,后果更严重。
1.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伤口局部出现麻木,或仅有轻微痒感,严重者伤口周围皮肤感觉丧失。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迅速死亡。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伤合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渡此期,症状一般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2.血液毒致伤的表现: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瘀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如结膜下瘀血、鼻衄、呕血、咳血及尿血等。个别病人还会出现胸腔、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最后导致出血性休克。病人何伴头晕、恶心、呕吐及腹泻,关节疼痛及高热。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经毒致伤的病人。但由于发病急,病程较持久,所以危险期也较长,治疗过晚则后果严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内脏的后遗症。
3.混合毒致伤的表现:兼有神经毒及血液毒的症状。从局部伤口看类似血液毒致伤,如局部红肿、瘀斑、血泡、组织坏死及淋巴结炎等。从全身来看,又类似神经毒致伤。此类伤员死亡原因仍以神经毒为主。
【处理】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液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然后同时使用蛇药,再急送医院进行救治。
一、一般措施
1.绑扎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现场急救方法。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心侧5-10厘米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绑扎,以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送医院途中应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2.彻底冲洗伤口。可用清水、生理盐水、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充分的冲洗,以减少毒液的吸收。
3.采用吸吮的方法吸出蛇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用清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漱口,当吸吮者口腔有伤口时避免采取直接吸吮法,以免中毒。另外也可用吸乳器械或拔火罐等方法吸出伤口内的蛇毒。
4.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消毒后应以牙痕为中心,将伤口作“+”或“++”形切开,使残存的蛇毒伴血液流出,但切口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对于含血液毒的竹叶青、蝰蛇或蝮蛇等咬伤的伤口则不宜作切开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
5.冰敷法。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
6.伤肢制动。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置于低位送医院。必要时可给适量的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
二、药物应用
1.各种蛇药片:目前用得最广的是南通蛇药片(又称季德胜蛇药片),伤后应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同时将药片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周围及肢体胀肿的上端3-4公分处。广州蛇药片(何晓生蛇药片)疗效也较好,伤后立即服5片,以后每3小时服5片,重症者药量加倍。
2.中草药单方:可用新鲜半边莲(全草)30-
3.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有一定的疗效,单价血清疗效可高达90%,但多价血清疗效仅为50%。目前已试用成功的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等,有的已精制成粉剂,便于保存。使用抗蛇毒血清之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注射。注射抗蛇毒血清需到医疗机构进行。
三、全身支持疗法
毒蛇咬伤后的数日内病情较重,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因而在医院里进行积极的全身治疗及纠正主要脏器的功能对挽救生命也很重要的。毒蛇咬伤还要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针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预防】
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一些蛇害高危季节与高危地区,应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被毒蛇咬伤的机率。
1.多了解蛇类相关的知识,做好蛇伤害的宣传教育。
2.搞好住宅宿舍周围的环境卫生,产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清理毒蛇的隐蔽场所。
3.进入草丛树林要穿长袖衣裤与鞋袜,夜间户外行走避免穿拖鞋或光脚。穿越树林时需戴上帽子,以防头部被毒蛇咬伤。
4.野外活动进入草丛时,应先用棍棒拨打草丛驱赶毒蛇。遇到毒蛇时保持冷静,可采用左右拐弯的移动来躲避毒蛇追赶,寻找机会拾起树枝时行防卫。
5.户外露营时使用床单、衣服或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有时蛇类可能就躲在下面。
6.因蛇类不能自行调节体温,炎热夏天喜欢进入公寓与宿舍低楼层阴凉的房间内避暑,睡前检查床下、床铺,压好蚊帐,早晨起来留意鞋子是否有毒蛇窝藏。
7.蛇类活动频繁季节,无论家居或户外活动时可准备一些常用蛇药,以备不时之需。
广东财经大学门诊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