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受先烈精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2020年11月14号上午,党建学社成员与校记者团成员在韩红梅同志和韩奇同志的带领下前往邓培故居进行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事迹,随后抵达邓培烈士铜像前为烈士默哀,献花。
第一站:邓培故居
走进邓培故居的庭院大门,正前方是一座三间两廊带侧厅的古式瓦房,始建于19世纪末。这是邓培幼年时的住所,基本保留建筑原貌,展示邓培童年生活情景。故居右侧是由废弃居民房修筑成的邓培纪念馆,入口处摆放着邓培的铜像。他挺胸屹立,右手向上举起,目光坚定,直视前方。铜像一旁则记录着邓培在英勇就义前的慷慨陈词:“你们听着,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你们用尽所有酷刑,我都不怕……”每一名参观者在仰视铜像时,无不肃然起敬。整个展厅以图文形式为主,展示了邓培血与火相互交织的革命生涯。该纪念馆还采用“蜡像场景+自动音效”的形式,展示领导工人运动、获列宁接见等邓培革命生涯中的重要情景。
接着,各成员在展馆里了解到了关于邓关村的历史人文知识,还深入学习到了邓培烈士的生平事迹。一百多年前,邓培走出石湖洲村,远赴唐山,从一名工人成长为百炼成钢的工人运动革命家,最后为革命英勇献身。
成员们在讲解员的讲解中了解到了邓培烈士的革命轨迹以及他对党做出的极大贡献。
1921年秋,邓培成为唐山地区及河北省第一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人。1922年底,邓培作为中国工人代表之一获得列宁接见。随后,邓培积极参与唐山基层党组织建设,并担任主要领导人,组织开展罢工运动,将唐山工人运动推向高潮。1923年和1925年,邓培出席中共三大、四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兼任中央驻唐山特派代表。后来,他回到广东开展工人运动,传播革命火种。1927年4月,右派发动政变。4月15日,邓培在广州被捕,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4月22日,邓培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44岁。在邓培故居及纪念馆的特定空间里,这段革命史依然令参观者感到震撼。
各位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对邓培烈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了一生。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为我国工人运动,特别是早期的铁路工人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二站:邓培烈士铜像
党建学社副社长黄杰为大家介绍邓培烈士的英勇事迹,参与人员在邓培烈士铜像前庄严地默哀并献花。
邓培铜像,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公园内。为缅怀这位早期共产党人和杰出工人运动领袖,中共三水区(县)委、区(县)政府拨出专款19万元,于1990年9月建成邓培铜像,以兹纪念。铜像为立式,像身高3.2米,背景为齐腰高的残墙,寓意为“废圩下的思索”。像的基座为方体,用花岗石砌成,塔状,分三层。面层正面宽2.14米,侧面宽1.24米,正、侧面高2.7米。正面镌刻了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的“邓培烈士”四个镶金大字。背面镌刻镶金“邓培事略”。中层正面宽3.14米,侧面宽2.24米,高0.2米,底层正面宽4.14米,侧面宽3.24米,高0.2米。基石外围是9米长,7米宽的花圃,四周铁栏栅。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1994年5月30日,被三水市文化局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红梅同志勉励全体成员要学习邓培烈士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爱党爱国的精神品质,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争做新时代有担当有理想的青年。
这次参观故居和抵达纪念广场为邓培烈士鲜花的活动让成员们收获颇丰,纷纷发表对于本次实践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践学习,全体成员深受鼓舞,切身感受到了先烈的革命精神,也加深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都表示将更加坚定步伐,会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与学习当中,奋勇前进。